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04

2019-12

【铁道建设报】风雪高原筑路人 ——中铁四局肃祁项目部群英扫描

新闻来源:铁道建设报浏览次数:日期:2019-12-04

\

董昆带领技术人员在雪地测量

\

在祁连山上留下合影(从左到右为董昆、王水涛、周丽、杨颖)

肃祁公路东山隧道海拔最高处接近4000米,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目前在建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也是国家“一带一路”上的咽喉要道。隧道的入口在甘肃省肃南县,出口在青海省祁连县。这里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作为长年生活工作在祖国东部地区的中铁四局人,至11月25日,已在此鏖战900多个日日夜夜,安全掘进隧道1643米。

在这里,坚守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以项目党支部书记陈太恒、常务副经理马志逵等为代表的管理者率领员工,把“责任、忠诚、担当”用行动镌刻在祁连大地上。在高原与他们接触后,心中瞬间涌现出的是“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句话。冬季高原的风雪越发肆虐,却吹不倒也吹不散我的兄弟姐妹们。站在山顶之上的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风卷党旗美如画,不获全胜不收兵。虽然身处祁连大草原风景区,然而记者觉得,他们就是这里又一道最美的风景。

接下来记录的几位员工,坚守在高原工地都超过两年。他们是肃祁建设者的代表。

董昆:甘当高原“牦牛”

2017年5月,临建施工大幕拉开。“施工未动,测量先行。”当时,26岁的陕西小伙董昆一行四人便成了最早踏足此地的开路先锋。先期到达人员太少,无法满足项目驻地的选址、临建到开工前的实地踏勘、测量放线等一系列事务的工作需求,作为工程部长,董昆总是事事冲在前。施工管段来回走一趟需要花费四个小时。为了加快进度,“一碗泡面,一根火腿肠”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抓起一把雪吃——好在这里四季积雪,算是天然的“矿泉水”吧!他每天不仅要扛着几十斤重的测量设备,而且随身还要带着便携式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

第一次到达这里的内地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轻者头痛、胸闷、气喘、伴有腹泻、感觉浑身无力,重者有身体浮肿、发烧、呕吐等症状,伴有危及生命的危险。工程未动,测量先行。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他带领测量团队奔波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为了获取第一手准确的测量数据,他常常早出晚归。高原地区走路都难,何况负重几十斤测量仪器,一走就是十几公里。那段时间,董昆他们顶着风雪爬上每一座山丘,精准地找出隧道进口的位置,做好高程控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测量班的小伙子们,扛着仪器翻山越岭如履平川,从最初的一口气走10分钟、20分钟,再到40分钟,体能增强了,意志坚定了,大伙都称他们为高原“牦牛”。

2018年2月项目正式开工后,他们才知道,临建期间的困难不值一提,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董昆制定了周密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带领大家一道进行技术攻关。现场一有测量任务,他都会先细心编制程序,实地放样后再一次次复核。每天晚上,项目部测量班的灯光一定是最后一个熄灭。

三年以来,董昆每天至少进洞三次,每次至少两个小时;平均每天在山区步行五公里。如今,他依旧坚守肃祁,不离不弃挑战着“无人区”里的生存极限,为早日通车努力诠释青春的意义。

刘淮:我在高原减肥了

“在高原地区工作,简单的吃饭、喝水都是问题。因为海拔高、沸点低,吃面条、米饭都必须用高压锅,不然煮不熟。这里属于牧区,地表水都有淡淡的牛羊粪味。冬天了,水全部都结了冰,用水也太难了。”负责隧道进口的实习副经理刘淮说道。他刚到项目部时,负责东山隧道进口施工生产工作,隧道进口仿佛一座孤岛坐落在“生命禁区”的腹地。在拌合站建立初期,刘淮曾经一个月没洗过澡,半个月没见过荤。在这里也不敢轻易洗澡,就怕感冒。哪怕再普通的感冒,没有十天半个月也好不了。“孤独、寂寞、超负荷的工作量都能忍受。唯独抗拒不了的是风沙,风刮得走路都走不稳。”刘淮说道。毫无征兆的沙尘暴说来就来,刮得昏天黑地,四五米内看不见人。同时由于缺氧天天头晕,总感觉瞌睡,可又睡不踏实,上班无精打采,也萌发过离开这里的念头。今年女儿高考,妻子打电话想让他回家一趟。“回不来啊,这几天工地正大干,走不开哦!”刘淮打电话时,尽量平复语气,以掩饰对家人的愧疚。那天夜里他辗转反侧,翻起女儿的照片。板房外依旧是狂风呼啸,只有夜空的星星知道,说那句“回不来”的时候,他的心深深地疼了一下。

自打上了高原以来,刘淮瘦了十几斤,瞬间看起来老了好几岁。当别人说起的时候,他总是打趣地说道,减肥成功了,再说我本来也就不年轻嘛!

肖建义:坚守就是担当

在高原地区,因为人少事情多,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一专多能,肖建义不仅是拌合站站长,也是电工,刚开始他被安排进行临时驻地建设,带领大伙儿在施工现场搭建帐篷作为临时住所,直到项目部驻地建设完成。

那时,用高压锅简单地煮点清汤面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奢侈,更多的时候只能就着咸菜啃冷馒头。尤其是晚上气温始终在0℃以下,帐篷外面刚刚洒出的水立即结成一层冰。为了御寒,在帐篷里铺上厚厚的棉褥,盖上两三层棉被,身上还是觉得没有一点热气。再加上严重的缺氧、头痛、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让他们彻夜难以入眠。祁连山上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连绵的雪山是旅游者眼中最美的风景,但建设者却无心欣赏,只是祈望着草原的狂风夹杂着风沙何时不再劲吹。

刚进场时,隧道的进口就横亘着一座大山,必须开山劈路。肖建义作为移山总指挥,经常在坡上坡下来回奔走,指挥挖土推土作业。每天午饭后准时开始刮风,让肖建义一次又一次领略到高原风沙的厉害:沙尘伴随着浮尘,一二十米内看不清作业面,人在风中更是站立不稳,喝水嘴里满是细细沙子。

邹钢:我对这里有感情

祁连山地势陡峭,项目便道旁,一面是高山峭壁,一面是悬崖峭壁,一路上让人胆颤心惊。有一次邹钢开着车带人上山铲雪时,因厚厚积雪上车轮走过的痕迹形成了积冰,驾驶的车辆突然控制不住往下滑。他紧急制动,拉响报警器。大家紧急赶赴现场救援,发现车辆已和地面形成30度倾角,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近在咫尺。经过艰难排险,车辆终于被成功拽起。大伙把他从驾驶室里扶下来时,他的右手因为拉握制动杆过度而脱臼。“幸亏我开得慢,再开快点,命都没了。”邹钢心有余悸地说道。如今,早已习惯了下雪的日子,白皑皑的雪山早已见怪不怪,肃祁项目专门针对雪天制定相关安全防护措施,比如:现在到处都是警示牌,悬崖峭壁边坡做土挡,运输车辆安装了防滑链等等,司机们再也不害怕雪中开车了。

在2017年11月份项目部冬休回家之时,邹钢在家发生严重的车祸,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此次再也不会上高原了,在家休养了四个月之后,他依然选择回到项目上,重新投入工作。邹钢是项目物机部副部长,也是一名老员工,早已把这块神圣的土地视为自己的家。每问起他为什么离开了还要回来这个话题,他总是憨厚地笑一笑回答道,我对这里有感情。强烈的紫外线让他的皮肤迅速变得黝黑,干燥的空气使他的嘴唇时常干裂出血,鼻子也会因为高原反应而常常流血。每天工作起来,他就把这些抛之脑后,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细致的工作作风,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周丽:其实我真的不想离开

在肃祁项目坚持了800多天的原项目部办公室主任周丽听说记者上肃祁,细心地提醒道:那边特别冷,冬季极端低温达零下三十多度,风也大,一定要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出口还好,主要是进口坡度特别大,上下都难哩!

周丽对自己不得己离开肃祁至今仍耿耿于怀。她的身体出了点状况,已不适合继续在高原工作。周丽说,我从不后悔有这样的工作经历,那里有我的兄弟姐妹们,留有我的足迹。“其实我特别不想走,想坚持干完的。”淡淡的忧伤下,掩映不了对肃祁的留恋,“刚去时,以为那边的水煮不熟饭,其实是高寒缺氧所致,现在都用高压锅,解决了问题。”

刚到项目部时,有人告诉周丽,这个项目部是高原高寒项目,挺艰苦的,可周丽没有害怕反而主动提出来要去工地看看。当天业主、代建办、监理站及项目部领导一同到工地寻找测量点,初到祁连山时,山上漫天飞雪,一边峭壁,一边悬崖,山上积雪深至2米深。当时装载机一边铲雪开路,车一边前行。在返回的路上,由于车辆走过的痕迹全部结上了冰,最惊险的一次是车经过一个大转弯,车子因为地面结冰完全失控了,直接往悬崖方向滑。眼看着车子就要冲到悬崖下面去了,恰好路边有块大石头把车的后轮胎挡了一下,车子才停下来。当时车上五个人,吓得好一会都说不出话来。周丽是坐在副驾驶上的,透过车窗看到右下方万丈深渊时,心里是既害怕又庆幸。但是她也没被吓跑,仍然坚守在肃祁,一呆就是两年多。

“在高原上都是英雄,虽然我坚持了800多天,可是我离开了。”周丽说着说着有些动情,“办公室里就我和护士两人,后来护士换成医生。他们都挺好,除了医疗保障,其他的工作,比如接待,或打扫卫生等,也主动帮忙做,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时间长了,适应了,习惯了,也就不觉得苦啥的。在工地这么长时间,大家都没有哭过鼻子,只有我离开时,几位姐妹都落了泪,那是不舍和祝福。”

很多同事都干了几十年的工程,都说,从来没呆过这么艰苦的地方。周丽回想起来却认为,自己与西部有缘:“十年前的2007年,我在宁夏六盘山干过一个项目,连水都没有。现在说肃祁艰苦,那是相对的。现在的施工便道,是几十年前解放后部队修的,当时连施工机械都很缺乏,几乎全靠人的意志,修好了现在的便道。相比较而言,我们现在多幸福,有机械设备,有生活保障措施。所以,我还是挺感恩企业的,也视企业为家。办公室人少,领导看我忙不过来时,问我要不要加人,我想自己多辛苦一点是能干下来的,增加一个人意味着增加一份管理成本,能省就省点。”

“人是要有点情怀的,虽然在雪山,但我还是抽空去看了附近的冰川。大自然的美丽,有亘古的坚守,冰川就是。项目部附近的山上还有黄蘑菇,那可是好东西。我们采过几次,真是美味。”说到这,周丽乐观中还带点小兴奋,“我们离最近的祁连县城有七八十公里,网购便宜又方便,快件都寄到县城。每隔几天,项目上有人去县城办事就集中收发一次。我们没有与现代社会脱节,也是另一种幸福吧!”

记者相信周丽所言:在这里,大家都耐得住寂寞。特别是有这样的经历,以后到哪都不会觉得苦。

陈太恒马志逵:我们都是一家人

海拔四千多米,人烟稀少,高原上,行路难,医疗差,信号弱,常年缺水,许久才能洗一次澡,除了能开一些感冒小病的药之外,其余都只能靠车送人下山去医治,更何况在平地可自愈的感冒咳嗽在山上面可不是小事,大雪封山,路面结冰湿滑,那就是时刻在与生命赛跑。

陈太恒看到有高原反应的员工都没有食欲,每天吃饭比吃药还难,心里十分着急。他抽出时间去百十公里外的菜市场采购新鲜蔬菜及肉类,制定每日菜谱,不断变换花样,为员工提供可口的饭菜。他积极与班子成员共同策划、研究、审定临建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在工地上筹建了医疗氧吧、心灵驿站、职工书屋,使得办公区设施完善,生活区功能健全,文化设施齐全,2018年肃祁项目部获得局“幸福之家”荣誉称号;在一公司首届企业文化节中,肃祁项目舞蹈节目《在那遥远的地方》荣获公司第一名;同时在2019年元旦即将来临之际,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邀请项目部《在那遥远的地方》原班人员表演舞蹈,一同汇演庆新年,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和高度赞扬。

刚进点时,工地附近没有无线通讯信号,让人倍受煎熬。陈太恒就去与祁连县移动公司商谈,最后办了200张移动卡,换来了一座移动信号塔。

“高寒缺氧,长冬无夏,项目部每个房间都配备暖气片供暖,各个工区供暖从每年5月中旬关停,到10月份开始启用。祁连山上除了七月八月温度有所回升,到了晚上也是低至零下,为此,项目部单独给每个宿舍配备一台油汀供晚间取暖,既节约了成本,又让暖意不停。”陈太恒笑着说道。

陈太恒还一个个地找员工谈心,把他们当成兄弟姐妹。他常说:“我们项目,我们的心一定要凝聚,我们是一家人。”

在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马志逵的手机相册里,几十张山鹰的照片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里地广人稀,从张掖到项目部,沿途鲜见人烟。虽然祁连大山终年白雪皑皑,但地表水较少。东山隧道的排水,吸引了不少野生动物前来饮用。“我特别喜欢山鹰,希望我们的员工经过锻炼都像山鹰一样展翅翱翔,在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马志逵对干好项目信心满满,也对员工充满感激和信任。

11月底的肃祁项目部驻地,低温已降至零下二十度左右,但项目的隧道施工仍在持续,员工们也一如既往在坚守着。

(黄河 周丽 韩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