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09

2019-09

【环球时报】走进蒙古国:边追中国剧边找“出海口”

新闻来源:环球时报浏览次数:日期:2019-09-09

原标题:蒙古国,边追中国剧边找“出海口”

\

由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承建的蒙古国新机场高速公路。 张丹摄

【环球时报驻蒙古国特派记者 霍文 环球时报赴蒙古国特派记者 张丹】与中国拥有最长边界线的邻国是蒙古国。中蒙边界线全长4710公里,而两国首都的直线距离不过1000多公里,坐飞机从北京到乌兰巴托只需要两个小时。日前,由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承建的蒙古国新机场高速公路顺利移交蒙古国政府。7月10日至12日,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访问蒙古国,出席中蒙建交70周年纪念活动,并与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共同为新机场高速公路项目的竣工揭牌。无论是去蒙古国临时采访的《环球时报》记者,还是在那里常驻多年的记者,都对中蒙共建“一带一路”和加强人文交流有很多的感受。

“走新机场高速,我睡一路”

在飞机上,一个蒙古国出生、长大的中国高中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前些年,如果我在市中心广场上大声和朋友说中文,会有人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但近几年,凡是当地有经济条件、有远见的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中文。他们看到中国近几年发展迅速,希望孩子将来能和中国人做生意。”

《环球时报》记者特意走了新修好的新机场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全长32.227公里,起点位于新国际机场连接处,终点位于雅尔马格收费站,与已建成的宗莫德公路衔接。整条道路的平整度均控制在中国标准0.8cm之下,部分路段平整度控制标准甚至超过了中国标准。据了解,这是蒙古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由中国中铁四局勘察、设计和施工,完全由“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建设,极大地缩短从乌兰巴托市内到新国际机场之间的行驶时间,增加物流和客流的运输能力,对蒙古国的国家形象、经济及相关产业也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该项目施工现场副经理杨玉培告诉记者:“这条高速公路可以把从乌兰巴托市区到新机场的行驶时间从1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缩短到40分钟。”蒙古国交通部的一位官员告诉杨玉培:“我在返回市中心的路上睡一路,因为这条道路简直太平整了!”

在即将进入乌兰巴托市区的图拉河上新修建的雅尔玛格尔桥是蒙古国第一座互通式立交桥,没通车之前这里堵车是家常便饭,交付使用后再去机场就变得十分畅通。乌兰巴托到与我国二连浩特接壤的边境小城扎门乌德的柏油公路也全线贯通,开车六七小时即可到达,而之前660公里的路程开车要一整天,坐火车也要14个小时左右。为方便两国民众的往来,现在还定期开通了乌兰巴托经扎门乌德至二连浩特的旅客运输线路。选择开车去二连浩特购物的乌兰巴托人也越来越多。而这些路桥的修建都是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由中国公司承建的。

1990年出生的普杰在中铁四局担任翻译已有一年。曾在北京学过两年中文的普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中企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还是让她感受到中国人的勤劳。当记者惊讶于乌兰巴托的交通居然会很拥堵时,中铁四局的员工介绍说,在蒙古国买国外的二手车相当便宜,因此车在当地几乎家家都有。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施工尘土让乌兰巴托时常被雾霾笼罩。对常住人口约141万的乌兰巴托来说,随处可见的塔吊以及施工路牌说明,这座城市正处于“成长期”。

“抵消蒙方没出海口的劣势”

2005年到2013年是《环球时报》记者在蒙古国的前一个任期,在那9年的时间里,乌兰巴托市区多了一些高楼,也开了几家奢侈品商店,但整体变化并没给人留下太多印象。4年后,记者再次来到蒙古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蒙古国的发展变化,而这个时间段正好和蒙古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相契合。

在乌兰巴托市中心的大超市,大到彩电冰箱,小到一包香菜,很多都产自中国。超市所售的蔬菜水果既新鲜又便宜,据了解有很多是通过中欧班列从中国运过来的,也有一些是运用中国的大棚技术在当地种植的。记得去年国内香菜的价格一度飙涨,而乌兰巴托的香菜价格一点也没受影响。中欧班列从欧洲回返时又给蒙古国民众捎来波兰的苹果、乌兹别克斯坦的大樱桃等“特产”。大樱桃便宜时1斤才合人民币10多元。当《环球时报》记者告诉在中蒙合资企业工作的蒙古朋友扎娅“中国人爱用‘某某自由’来形容一个人收入高”时,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感谢中国的“一带一路”,让我们在乌兰巴托能够‘香菜自由’‘大樱桃自由’,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说‘自由’,这样的果蔬我们以前都没见过。”一位做蔬菜水果生意的蒙古国朋友还发自内心地告诉记者:“蒙中两国互联互通让我们的路更宽阔,也好走了。”

\

由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承建的蒙古国新机场高速公路。 张丹摄

从2018年1月第二次赴任蒙古国开始,《环球时报》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选用中国产品。乌兰巴托市和平大街等几条主要街道都有华为手机的大幅广告牌,华为、小米等手机产品因物美价廉深受蒙古国百姓青睐。记者有一次去蒙古贸发银行办业务,业务员奥云看到记者用的是小米手机后,拿出自己的手机说:“我用的也是小米手机,质量很好。”7月10日获得“中蒙友好贡献奖”的蒙中友协秘书长、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方院长其米德策耶教授告诉记者,现在中国产品几乎涉及蒙古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蒙中两国贸易越来越畅通,除了中国产品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进入蒙古国,还有一些蒙古国民众喜欢直接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自行采购价廉物美的中国货。

《蒙古真理报》去年9月用两个版刊登专访其米德策耶教授的文章,题目是《“一带一路”倡议对位于两大邻国间的蒙古国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蒙文版主要翻译者之一,他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有更深的理解:“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中华民族智慧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得到充分体现,不仅为蒙古国,也为世界提供了机遇。”

蒙古国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在积极转变,从开始的观望到接受,再到现在的积极推进,他们希望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带动蒙古国经济社会发展。蒙古国外长朝格特巴特尔在去年欧安组织议会大会上发言时说:“‘一带一路’倡议为蒙方提供了广阔的经济机遇,它提供的经济机遇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蒙古国没有出海口的劣势,因此我们积极欢迎这一倡议。”

“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一样”

2019年初,中铁四局建设的蒙古国残疾儿童发展中心也交付蒙方。该中心距离乌兰巴托市中心约11公里,是目前蒙古国最大、配套设施最现代、功能最齐全的残疾儿童治疗康复场所。据该中心负责人嘎嘞巴德尔赫介绍,这是蒙古国第一个残疾儿童康复方面的综合性医院,拥有250张床位,一天可以给500多个残疾儿童提供服务。乌兰巴托之前也有一个残疾人康复中心,是日本提供的,但规模有限,只有60张床位,而其中给残疾儿童治疗的床位仅4张。尽管还在试运营阶段,《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已有家长带孩子来康复中心。一位8岁孩子的母亲对中心的硬件设施非常满意,她计划带发育迟缓的儿子在这里接受连续21天的治疗。她告诉记者:“我从蒙古国家电视台上看到报道,说中心是中国人修建的。我盼望已久,这对我们家庭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人文交流的加深也在促进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普日布都拉木是一位牙医,她正在追看中国的电视剧《冰与火的青春》。她表示:“这部剧很真实,贴近生活。尽管故事发生在中国,但我感觉跟我们的生活简直一样,讲述着每个人忙碌的生活。我很喜欢看。”

十多年前,蒙古国一些地方针对中国人的暴力和抢劫事件时有发生。但此次赴任一年半时间,《环球时报》记者几乎没有听到过有类似事件发生。蒙古国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在餐厅、商店、银行办事时能遇到会说中文的服务人员。此外,蒙外交部、交通运输发展部、工商会等很多机构也有中文很好的职员,甚至本届议会至少也有三四名会中文的议员。而在记者印象中,以前蒙方高层几乎没有会中文的。据了解,到中国留学的蒙古国学生也在逐年增加。